立足村情謀發展創新思路促脫貧基本情況:南湖街道位于駐馬店市新蔡縣城南部,下轄 7 個行政村,4666 戶 19828 人,耕地面積 23263 畝。2016 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 160 戶 543 人,2017 年脫貧 53戶 193 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為 0.80%。南湖街道堅持“用心、用情、用力”,全力推進產業發展,持續帶動群眾增收。
主要作法及幫扶成效:1.高起點務實謀劃。結合辦事處的實際工作特性,根據各村委實際情況確定了“農業村委靠轉型、拆遷村委靠輸出”的發展思路。一是著力打造以“后張莊、閔莊、瓦屋、沈莊”四個拆遷村為代表的集“勞務輸出、保潔服務”為一體勞務輸出區。二是高標準打造以“謝灣、高灣、張莊”三個農業村為代表的集“生態種植、養殖、扶貧車間、光伏發電、旅游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休閑觀光旅游項目區。目前全街道共注冊建筑保潔公司 7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9 個,新建扶貧車間 3 個、新建光伏電站 5 個,形成了村村有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氛圍。
2.高標準精心打造。為使產業轉型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南湖街道在 106 國道東側、戰備路以南、汝河關津大橋以北集中規劃了占地 1000 畝土地的南湖街道產業示范帶動園區,總投資 1.6 億元。該園區共容納 7 個產業項目,分別是占地 90畝的光伏發電項目、占地 40 畝的種鴿養殖項目、占地 60 畝的蓮藕魚立體養殖項目 、 占 地230 畝的蔬菜 種 植 項目 、 占 地320 畝的豫園田居生態旅游項目、占地 260 畝的綠源苗圃種植項目和標準化廠房項目。該園區所有企業均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帶動周邊留守婦女、留守老人本地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目前,該產業園共帶動 620 戶貧困戶每戶年增加 3000 元以上,帶動200 名勞動力本地務工年增收 4000 元以上。
3.高收益全面創新。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使集體經濟作為推動整村發展的中堅力量,辦事處在產業園集中連片興建了101 座 蔬 菜 大棚,結合各村貧困戶分布情況,將 101 座大棚統一分配到下轄的 7 個村委中,作為村級集體經濟。一方面增加了村級組織帶貧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催生了貧困戶發展的內部動力。在帶貧模式上綜合考慮貧困人口勞動力水平和致貧原因,一是直接種植模式,針對有勞動意愿的貧困戶,將大棚免費交由貧困戶進行種植,辦事處聘請技術員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采取兜底保護的原則,鼓勵貧困群眾學習一技之長,消除貧困群眾初闖市場的風險。二是托管模式,對沒有勞動能力或勞動意愿的貧困戶,將大棚托管給縣里龍頭企業河南麥佳食品有限公司,由麥佳食品有限公司進行統一種植和銷售,并按照每畝 3000 元的標準支付給村委租金作為村級集體經濟,再由村委將大棚租賃收益向貧困戶進行分紅。僅此一項每村委每年增加集體經濟 30000 元左右,每戶貧困戶年增加分紅收入 3000 元左右。
通過產業發展示范帶動,高灣村委草莓采摘、謝灣休閑度假已在全縣叫響品牌;隨著南湖公園、東湖水庫的興建,南湖街道集“生態觀光、休閑采摘”的旅游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隨著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群眾的口袋變得漸漸鼓了起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得到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