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以來,除小麥病蟲害以外,也有不少果農來電咨詢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洛陽新安縣的崔先生種有20多畝的桃樹,反映近兩年桃樹上蚜蟲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咨詢該怎么辦,工作人員為他聯系了鄭州市果樹研究所的園林綠化專家楊巧云老師。
楊老師介紹,蚜蟲是危害桃樹生長的其中一類害蟲,嚴重時會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經濟損失。蚜蟲的發生與溫、濕度及樹體營養狀況關系密切。一般冬季溫暖、春暖早且雨水均勻的年份有利于大發生,高溫、高濕不利于其發生,此外,偏施氮肥或生長不良也有利于蚜蟲發生。其一般在早春危害桃樹,特別4至5月份蚜蟲繁殖最快,是危害最重時期,夏、秋時轉移到其它作物上危害,冬前再遷回到桃樹上產卵越冬。主要防治方法有:1、加強果園管理。結合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也可在桃樹落葉以前,采用化學方法或人工方法促使桃樹提前落葉以減少飛往桃樹上產卵的蚜蟲數量。
2、合理配套栽培。在桃園行間或附近不宜種植煙草、白菜等作物,以減少蚜蟲的夏季繁殖場所。
3、保護天敵。瓢蟲、食蚜蠅、草青蛉、寄生蜂是蚜蟲的天敵,應盡量少噴廣譜性農藥,并且避免在天敵多時噴藥。
4、藥劑涂抹。在蚜蟲初發時(即桃樹萌芽期),可用適量40%樂果乳油加水,用毛刷在主干周圍涂6 cm 寬的藥環,然后用紙或塑料布包好,藥效期15天左右。如樹皮粗糙,可先將翹皮刮除后再涂藥。
5、噴灑農藥。冬春季卵孵化后,桃樹開花和卷葉前,進行化學藥物防治(如:吡蟲啉、氯氰菊酯等)。